09972205537 

天生我“材“必有用 —BEAT365官方网站—创新链助推贵州材料产业延链迭代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流合作

  

天生我“材“必有用 —BEAT365官方网站—创新链助推贵州材料产业延链迭代

  基础材料产业的发展关乎制造业的品质及发展后劲。日前刚印发的《贵州省“十四五”基础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我省基础材料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链条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贵州基础材料发展将向着更足供应、更高品质、更小差距发力。

  作为全省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贵州省材料产业研究院形成了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开发、中试试验、产业化示范到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创新链,是我省乃至全国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化关键性技术研发和集成的重要技术创新平台,不断推动基础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最近一段时间,省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秦舒浩正和团队加紧开展固态锂电池技术攻关——完成固态锂电池技术集成及工程化。

  3年前,该研究院便成立了固态锂电池研发团队,“在众多固态电池体系中,目前唯有硫化物型固态电池的综合性能可超越液态锂离子电池。如何利用简便工艺制备提高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稳定性,抑制电解质材料与正负极活性物质的不可逆反应,平衡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与正负极之间的相容性和硫化物电解质成本较高的问题,是制约硫化物固态电池作为动力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秦舒浩告诉记者,近年来研究院科研团队重点开展了低成本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批量制备工艺、超薄电解质连续制膜工艺、电池体系筛选、50Ah级动力电池批量化制备工艺的开发,预计2023年可实现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再创新高,达到63.6GWh。我国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发展势头,若固态锂离子电池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科研项目的选取上,锁定市场需求是前提。与市场的频繁接触,使得研究院每个人对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保持敏锐性。”秦舒浩坦言,省材料产业研究院成立10余年来,在新型功能材料、微孔发泡聚合物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功能聚合物膜材料、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研发上都有不错表现,形成的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食品包装、建筑建材等领域。

  聚焦绿色技术创新前沿,是我省基础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对农业废弃物的“吃干榨尽”,正是省材料产业研究院探索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成功实践。以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开发出的含有生物炭、腐殖质和有益微生物菌的生物肥料,然后纺纱成锭、聚塑成型、制造成品。

  “这些肥料含有一定的矿质养分,能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以辣椒为例,能够提高其产量15%以上”。在省材料产业研究院一楼大厅,研究院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武晓向记者展示已经在全省多地实现百亩示范的生物炭系列产品。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研究院提出通过“生物炭+有机肥复配”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还田改土,开展生物炭表面性质、孔结构调控、金属氧化物负载、微生物负载、有机肥复配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开发出适合不同作物的炭基有机肥等环境功能材料。“其具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化肥使用量,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升作物品质,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功效。通过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炭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并转化成碳素固定于土壤中,有效增加土壤碳库,抵消因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碳排放。”武晓说。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随着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省材料产业研究院所具有的高性能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制备技术、环境功能材料制备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武晓表示,研究院的发展布局,重点思考了“双碳”背景下生物材料发展机遇,为加快推进相关制品在终端领域的应用,省材料研究院正与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蔬菜集团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开发可生物降解地膜、气调保鲜膜、环保购物袋等包装用品。

  “与吉利汽车开展微发泡汽车内饰件的注塑成型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合作,为其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实现系列汽车内饰件开发技术。同时,通过原料选择、专用VOC吸附剂、特殊的生产设备及工艺处理,减少有害气体在基料中的残留。”秦舒浩告诉记者,省材料产业研究院加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材料相关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以研发设计为主的全链条、开放式共享服务。

  近年来,省材料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市级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顺国家高新区分中心、贵州省功能聚合物材料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BEAT365官方网站,把拥有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离市场最近的企业联合起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贵州省功能聚合物材料创新中心以“公司+联盟”的方式,联合7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品联动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了以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体系。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密切配合和联合攻关,充分利用省材料产业研究院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成果、人才及设备优势,各生产企业在产品中试、产业化应用、技术推广及资金等方面的资源,打通了技术、成果、人才、资金、设备、应用等创新要素的分割与壁垒。

  产学研平台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目前,省材料研究院与省内外领域内专家及团队达成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合作200余项,并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200余家省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

  “研究院将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力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搭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平台,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机结合。”秦舒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