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72205537 

BEAT365官方网站【聚焦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流合作

  

BEAT365官方网站【聚焦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以下简称《报告》)。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全年十大任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到首位。“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被至于 2024 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工作的首位,并重点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指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自 2023 年 9 月被提出后,就成为了政府工作重点内容,也成为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

  2024 年工作目标增加了“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科教兴国包括:教育体系的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教育发展是也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具体来看,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项重点布局: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不断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2023 年 12 月 2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完善新型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可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为纲,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而是一项长期工作。2022 年 04 月 1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出详细解释:高端化,重点是引导企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智能化,重点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化,重点是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将突出标准引领,深挖技改投资潜力,鼓励标杆水平以上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基准水平以下企业改造升级,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转型发展。先要明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有关要求,需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可将重点项目的成功转型作为样本,逐渐辐射全国。

  三是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能力。充分发挥我国在产业链完整、市场规模庞大BEAT365官方网站、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等方面优势,不断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产业升级的重点,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求我们逐渐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顺应科技与时代发展潮流,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大力发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

  根据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重点是:(1)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巩固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3)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4)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未来产业方面的重点是:(1)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2)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3)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够通过发挥乘数效应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明确了七大方向:一是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相关政策将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维度,发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作用。二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提升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侧重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三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四是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五是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六是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七是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新质生产力怎么“上新”?有怎样的发展空间?主攻方向是什么?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和人才。应当看到,现在正缺少有这(产业落地)方面经验的人才,需要更多的“科技经理人”,他们可能不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但也懂相关专业,是一种“蜜蜂型”的人才,实现从科学技术到产品应用间的嫁接。这类“蜜蜂型”人才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首先最好是专业出身,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同时还要进行过多专业方面的训练,比如管理学、营销学等。此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市场经历,要在相关行业里有过实践。同时,也要培养一个“容错”的氛围,科技成果的转化中一定要允许失败的发生,不能因为阶段性的失利就裹足不前。

  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

  健全“新职人”群体终身职业技能提升机制。新职人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经验技能,从事第三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农业,居住在城镇的从业人员,预计规模达到4亿人。为“新职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是帮助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拉动未来产业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的重要引擎。

  科研项目设置应避免在某些“热点泡沫”方向无序竞争、重复投资,科研评价要警惕论文和专利“灌水”等“虚假繁荣”现象。人才培养也需要摒弃数论文、算工分的传统“软”考核方法,尽快设立服务于新质生产力提升、适用于“硬科技”创新人才的“硬”考核体系,鼓励在“硬科技”领域开展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长周期、大团队和有组织科研。

  推动原创性或是“无人区”的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评价体系。现在,一些发表在顶刊上的论文有一定的新意,但这并不代表它是原始创新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不能只看论文影响因子。

  在位于沈阳市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纳米碳基电子器件超净实验室,孙东明(左)指导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气路压力调节的操作方法。新华社记者杨青供图。

  目前如何定义基础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时我们很难判断一项基础研究是解决了真问题,还是只是一个学术热点问题。经常有一些热点研究被纳入基础科学范畴,但并不是解决了真问题。因此,我们要有识别和判断真正好的基础研究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考验我们的科学审美和眼光,更考验我们是否有能力判断解决这个基础问题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实现突破之间的关联。

  光刻机玻璃、微型晶圆玻璃等半导体玻璃是新一代信息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会带来玻璃组成、制备工艺、应用技术的颠覆性变革。这种新型材料一旦实现突破,将对拓展我国玻璃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也将重新定义新型显示、先进能源、空天科技等未来科技发展。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计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形成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形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江实验室将全力聚焦智能计算主攻方向,不断激发智能计算对产业变革的跨越式推动作用。

  如今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引发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为此,我国应充分发挥场景优势,推动大模型的垂直化、产业化发展,让大模型作为生产力工具与传统产业进行“数转智改”结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赋能者。

  从全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主导地位稳固;但在产业繁荣的同时,我国要加强在固态电池、小型化高性能电机、全主动悬架等前瞻引领性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以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可控发展。

  当前我们在能源、矿业领域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何调整国家能源结构,让包括“风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尽快扩大规模。这不仅涉及装机容量,还涉及发电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靠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增加新质生产力。

  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终究会枯竭,因此要布局面向未来的可替代化石资源产品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通过扎实的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将进一步支持制造业从“5G+”向“AI+”“联创+”延伸拓展,更好助力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阶段,应避免简单跟随式和换目标、换场景式的低端重复研究,鼓励潜心攻关核心技术瓶颈和共性关键问题,开展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无人区”前沿探索。还需要规范媒体报道,冷静理性客观看待脑机接口领域进展。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技术普及的权威窗口,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导性陈述,严防脑机接口炒作化、夸大化、概念化、玩具化,从而有效规避脑机接口科技泡沫风险。

  应该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心,提升为国创新的胸怀,锤炼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本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通过高质量的科研创新,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新质生产力。